国际学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国际学校 > 北京国际学校 > 君诚国际学双语学校艺术高中

君诚国际艺术高中家校共育的另一种路径:用艺术打开家庭对话的入口

INTERN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君诚国际学双语学校艺术高中    http://www.ctiku.com/bdfs/    2025年07月17日

  君诚国际艺术高中家校共育的另一种路径:用艺术打开家庭对话的入口

  在长期的升学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反复出现的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投入非常充分,也非常用心,但真正理解孩子其实并不容易实现。

  在艺术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理解的落差不仅影响亲子沟通的氛围,也可能削弱孩子在创作中的信心与判断。

  我们意识到:如果希望孩子在艺术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稳定的支持,家长自身也需要一个适合的、系统的理解路径。

  「共艺生长」家庭美育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与需求应运而生。它是一次沟通方式的更新尝试,帮大家回到关系的本质:看见、理解、共情。

  共艺生长」

  为艺术生家庭建立的支持系统

  「共艺生长」是君诚面向在读学生家庭推出的一项长期课程计划,旨在为艺术家庭提供一套适用于家长的理解体系和实践路径。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教育课程,我们更关注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艺术成长时,如何建立起稳定而灵活的观察力、感受力与回应方式。

  课程内容围绕五个模块展开,包括基础的艺术认知、审美力提升、摄影叙事、情绪疗愈实验、独立创作实践,层层递进,帮助家长逐步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美学感知系统,通过不断的体验和对话,唤起家长对“看见”和“理解”的新认知。

  「共艺生长」课程可以被归纳为一个三维结构:根系、枝干与花叶。

  「根系认知」指的是帮助家长突破对艺术的表层理解,把审美的基础打进孩子作品所生长的土壤之中;

  「枝干共情」则强调在作品、展览和日常中找到新的对话维度,让交流的可能性自然生长出来;

  「花叶疗愈」更加聚焦于在创作的过程中舒缓长期积压的教育焦虑,让家庭关系在审美的滋养下逐渐舒展。

  「共艺生长」是一扇重新看见彼此的入口,不依赖说教,也不以技巧取胜,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艺术体验,慢慢打开那条与孩子共享感受的通道。

  在创作中靠近

  在体验中松动关系张力

  在「共艺生长」的课堂上,家长和我们已经一起完成了七次独立主题的艺术体验。从构图、色彩、材料,到对展览现场的观察与讨论,每一期的内容都经过系统设计,既贴近当下学生的创作时间节点,也考虑到家长的生活经验与接受路径。

  很多家长在最初面对材料和任务时显得有些局促,但随着创作的推进,她们逐渐进入到一种更松动、更开放的状态。过程中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高低水平的比较,反而让一些原本压抑的情绪有了出口,让原本紧绷的关系开始松弛下来

  在每一次课程结束后,家长的分享总是带着某种“意识到”的语气。有的家长开始重新看待孩子平时的速写习惯,也有人提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突然理解了孩子为何总喜欢画某一个形象。更多的,则是对「自我」的一种发现:原来很久没有认真地动手做一件事,也很久没有在没有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类体验就是一种慢慢生效的改变。它不喧哗,不剧烈,但确实在悄悄地改变着家长们看待孩子、也看待自己的方式。

  03

  家校共育的

  另一种打开方式

  艺术教育不仅属于孩子,也构成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

  在「共艺生长」的课堂之外,我们持续接收到来自家长们的回馈。她们并不总是谈课程本身,而是聊起课后与孩子的对话,聊起自己在展览中的片段记忆,或是家中多出的一幅画、一个讨论、一次共同完成的小练习。

  这类变化难以量化,却真实存在,并逐渐成为家庭内部慢慢生长的共识和节奏感。这也让我们更确认一件事:支持孩子的艺术成长,远不止提供一个教学系统那么简单。理解与支持,需要在更广阔的关系网络中逐步建立,而家庭正是其中最根本的一环。

  「共艺生长」作为君诚面向在读生家庭的长期项目,已经建立了一套持续迭代的支持机制。未来,这一计划将继续围绕视觉文化、设计思维、材料感知等方向延展,既服务家长的美学成长,也回应家庭在艺术教育阶段的核心需求。

  对君诚而言,「共艺生长」是关于教育关系的重新思考:当学校不再是唯一的讲述者,家庭也可以成为孩子创作旅程中的理解者、陪伴者和见证者。

  当家长开始看得见孩子笔下的情绪,也重新理解了自己曾经忽略的感受,家庭的沟通方式便多出了一种可能。

  这就是我们坚持做这门课的意义。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bdfs/202776.html
关于我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育龙国际学校网为第三方教育信息发布平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19 育龙国际学校网 www.cti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79号
沪ICP备1300234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