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INTERVIEWS WITH FAMOUS PRINCIPALS
来源:国际学校网    作者:林敏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6日

   前两天看到清华大学今年高考新增两个本科专业,其中一个是"全球与国际事务",该专业是要培养通晓国际事务、并能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

 
   确实,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己不再是一个各国关起门来能"自给自作"的封闭系统。
 
   世界的每一角落所发生的事,都会像"蝴蝶效应"式地影响地球上的人类生活。
 
   病毒细菌疾病、气候变化、环境能源、地区民族及文化宗教冲突、各种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对立与竞争、商品与服务的贸易、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经济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等这些跨越国境、文化、民族国家的深层问题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所必须共同面对的。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较多、经济体量第二大的正在崛起的大国,我们的全球责任、担当、义务、作用会越来越大,中国在全球事务的参与度会越来越高。我们的教育,在培养目标、核心素养、课程课堂层面,在面对这一全球化的挑战,作了什么准备?如何应对这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己愈来愈重视这一大趋势的变化,下一次全球PISA考试,便会增加一项"全球胜任力"的测试。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走向这个日益变动、多元交融又充满着冲突对立的世界时,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及能力?
 
    这种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首先是一种"开放包容力",一种宽广的视野与格局,能海纳百川、平等待人,真正地有一种能尊重、理解、接纳、融合不同文化、思想、传统及做事方式的胸怀与境界。
 
二是跨文化的沟通力,一种双语或多语的交流能力,一种在了解知晓对方语言、文化、传统、及社会的基础上,能无障碍地分享、交流,构建起双向多维的互动渠道与有效沟通模式。
 
三是"同理心",一种更高层次的"换位思考",能从对方角度思考、分析、判断,找出分歧不同点、管控及处理好这些分歧点。如何在观点、立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找出"平衡点"和"交接共通处",避免冲突和"零和游戏","有原则的妥协"、寻找"双赢"与"共生发展"。
 
四是责任担当分享意识,全球化的世界需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全球公民意识。这种意识是"全球胜任力"的价值內涵,是孩子未来面对世界、应对各种挑战的基本出发点。这种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通过简单说教而成的,是需要深入的体验、参与、交流、分享,在真正的互动及实践过程中才能生成。
 
 
    我们的教育,在让我们的孩子建构起自己坚实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探索如何发展孩子们的国际理解力,培养孩子们的双语跨文化的交流沟通力。
 
   中国在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是需要大批的国际化人才,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及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中国的参与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可目前我们在联合国及各个国际组织、在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有影响力的众多非政府的国际社会及公益组织(NGO)的高管中,在国际高科技、教育、文化、创意领域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腕"们,却很少见到我们华人的身影,这与中国现有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是不匹配不相称的,也是中国目前人才培养的一大局限。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上海的教育,更要为孩子们在未来全球化的世界中的生存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学校,要更努力地去培养"中西融合"、能在全球舞台上"长袖善舞"的较好国际化人才。
 
XZ5.jpg
   西外在这一方面作了些探索与尝试,一方面多年来努力坚持双语教学,同时不断地将国际人物、事件、危机、冲突等真实情景作为教学的内容与主题,比如双语初高中部对中东叙利亚危机的探究性课程、美国大选的分析与研究性学习,中外历史课程中同构性的主题研讨,英语辩论中对国家主权、历史真相等范畴的思考分析。这些在本土和校本课程框架中都可以整合的"国际化元素",加上西外一直坚持的全球行走课程与"世界课堂"项目,给师生们创设了"全球胜任力"逐渐生成的大课堂。
来源:国际学校网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huodong/linmin/196877.html
育龙国际学校网 2010-2023 沪ICP备1300234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