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丨“思”与“辩”INTERVIEWS WITH FAMOUS PRINCIPALS
来源:国际学校网    作者:林敏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6日

    今天上午去听了西外双语初中部的一堂课,上课的外教老师将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由男女生分别组成的辩论小组,用英语在辩论,“一个国家能否对自己的历史有客观平衡的叙述”。

 book.jpg
    正方与反方通过各种中外历史事件人物,用举例、推论、反驳、诘问等各种“辩论”方法,努力使对方的论据、论点、推理、结论在自己一方的分析说理过程中,变得“似是而非”和“漏洞百出”,同时,给自己的论点论据及推理过程带来“有理有据”的逻辑严谨性。
 
   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到这一“辩论”过程中,这四十分钟的课堂,有从古至今的中外历史知识,从秦始皇到“南京大屠杀”,也有“钓鱼岛”到“二次大战后德国的反思”,各种人物及事件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需要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点,而变成了孩子思考问题、反思这些事物与人物背后的深层逻辑关联的“支点”,历史的表象描述被概括抽象提升为对“客观性”、“理性”及带有个人主观好恶色彩的“情感”等范畴的思考。
 
   这不再是一堂简单的历史课了,而是孩子通过对这些历史现象的分析整理思考,超越其“具象”、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辩”阶段,这是一种更高阶的“深度学习”,学生在知识的表层上,开始建构更复杂的认知“范畴”了。当这些初中的孩子们在讨论争辩“客观”与“主观”、“理智”与“情感”、“民族主义”与“历史真相”等概念词语时,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內心的喜悦,这不就是西外在教学中一直所倡导的,如何在课程课堂中真正培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较好体现吗?这不就是孩子的批判思维力形成发展的较佳途径吗?当主持这堂课的外教较后示意下课时间己到,所有的课堂参与者,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确实,真正有效的深度学习,一定是学生们通过互动交流、由知识表象上升为“思”与“辩”的过程。
来源:国际学校网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huodong/linmin/196880.html
育龙国际学校网 2010-2023 沪ICP备1300234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