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西游记归来,他说成长并非孤独的跋涉,而是与集体风雨同路!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研学,而是一次用脚步丈量生命厚度的精神远征。九年级的“西游记”菁英课程刚结束不久,我们便约了9J班的朱一清同学采访。对他而言,这场期盼了两年的西北之旅(朱一清同学自7年级转来康桥),不仅实现了他的一个小小愿望,更开启了一场远超预期的精神洗礼。
九天里,他用朋友圈记录了跋涉的足迹与风景,而那些与同学在一起的瞬间、共经的磨砺,也早已从朋友圈的图文,深深地刻进了他的生命里,真真正正地成为他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与成长的宝藏。
01.“中队长”三个字,是责任,不是头衔
“西游记”行前训练时我便被选为中队长,带领同学们在晚自习跑3000米,在教学楼内登梯,户外徒步42公里……当我看到班里有些同学气喘吁吁、步履沉重时,我更加意识到:中队长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一个,而是能回头拉别人一把的那一个。当我真正走进沙漠、身临其境的时候,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份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走沙漠的那天早上,我为了加快集合进度,帮同学提行李匆匆下楼,不小心崴到了脚(后查出是韧带撕裂),剧痛传来的那一瞬间让我感到绝望,常年踢足球的经验告诉我,第一天可能无法与班级并肩作战。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再试一下,但是到出发时,脚踝的疼痛还是让我无法走那么远的路程。站在起始点前,我将班旗郑重地交到了排头的同学手里,此时脑海中只剩下对班级的信任,他们一定可以走完!
此时我只能坐在保障车上,心里五味杂陈。保障车其实十分颠簸,并不舒服,遇到沙丘甚至要往后退一下借力往上冲过去。路上,我看着窗外——有人用登山杖拉着体力不支的同学,有人背上挂着三四个包,有人在沙丘上跌倒、爬起、再跌倒……面对连绵不断的沙丘,没人帮助你,靠的只能是自己与同学。
保障车到了停留点,我们班的同学突然跑来,把班旗塞回我手里。“即使你无法与班级前行,但你仍是我们的中队长,那就扛着班旗带我们走一段吧,哪怕五米、十米也行。”话落的瞬间暖流涌上心头,旗杆入手的那刻,我感受到了班级对我的信任,感受到了什么是一个集体,以及我肩上所扛的责任。在此后的每一个停留点,只要遇到自己的班级,同学们都会将班旗短暂的交予我,让我带领大家走一会。
在第一天徒步还剩最后两公里时,我决定下车,与同学们一起走完。沙子灌进鞋里,每一步都很艰难,但是再难,只要与同学们走在一起,那种兴奋、激动,冲淡了我脚踝带来的疼痛。
第二天的戈壁相比之下要轻松不少,在综合考量我的脚伤情况后,老师最终还是同意我与同学们共同走完15公里。我们从凌晨5点的漆黑的夜色,走到太阳升起,这段夜行,是一次极其难忘的体验。早上的戈壁十分寒冷,一口热包子下肚后,身体就暖和了不少。行进中,不免会有同学想要放弃,我便与同学们一起劝说:“第一天20多公里都走完了,现在放弃太可惜,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徒步沙漠。”虽然每走一步我的脚也会传来疼痛,但我相信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终将会到达终点。
当终点的红毯映入眼帘时,同学们眼里藏不住的狂喜。最后的冲线,又怎能少了奔跑的样子?因为脚伤让我无法带着班旗跑着冲过终点,我便在红毯前猛地停下,用力将旗杆在空中挥舞三下,让“9J”的字样迎风飘扬,宣告着我们的归来。随后,我将班旗交给身旁的同学,看着他举着旗迎着欢呼冲向终点,我则在队伍末尾押队,目光掠过每一个并肩到最后的身影,心中满是骄傲与感慨。
正是因为沙漠的这段“逆境”之旅,才让本次西北之行达到高潮——一个班级,一个集体的概念在大家的心里迅速升温,每个人也都感受到了集体的重要性。之前班级里陌生的同学历经这几天后,早已打成一片,因此在随后我们到达鸣沙山骑骆驼、领略月牙泉美丽的景色时,带给我的不光是美景、新奇体验、丝路文化的深邃,更是一个班级紧紧绑在一起的快乐与温暖。
02.在历史与现实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说沙漠徒步是对意志的淬炼,那么西北之行中的历史景点游览,则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能通过菁英课程亲身探访课本中的古迹,对我而言是也一场特别珍贵的体验。
从兵马俑的雄浑、莫高窟的震撼,到华清池的温婉、明城墙的厚重;从甘肃省博物馆中沉淀的华夏文明、“黄河母亲”雕塑旁流淌的文化血脉,再到一碗兰州拉面升腾的暖意。所谓文化,不仅在博物馆的展柜、在一砖一瓦的垒筑与雕刻中,也在百姓的日常琐碎里。
在兵马俑坑前,我凝视着千年前的陶俑,想起历史书上那句“秦王扫六合”。亲眼看到那些排列整齐、神态各异的陶俑时,才真正感受到工匠一凿一刻的耐心与信念。
莫高窟的艺术瑰宝让我再次沉浸在历史的魅力之中。那些保存完好的雕塑与壁画,栩栩如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闪着光的佛的眼睛,宛若黑暗中的明珠,它注视着每一位参观者,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要说更直观地感受敦煌文化,莫过于一场《又见敦煌》情景剧,从真实的场景再现到演员们深情的讲说,敦煌曾经的辉煌盛景在眼前一一浮现,更是将这种穿越感推向了极致。
这些历史景点的游览,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观光,它让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让我在行走中读懂了文明的厚重与传承的力量。
但那些“非景点”的瞬间同样令我触动——
11个小时的动车,坐起来十分累,虽然前面稍显无聊,但后来逐渐适应的我们开始点燃一节节车厢的气氛:聊天、拍照,沿途的雪山更是让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南方人大饱眼福。在去兰州的卧铺上,我们虽然抱怨环境简陋,最后却也像刘贺组长说的那样:正是大家在一起,这简陋的卧铺也能成为一个温馨的小家。大家一起玩玩图寻,聊聊天,画画五常海报……第二天早晨四点即使被隔壁车厢的小孩哭闹声吵醒,却也与同学们一起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凌晨城市夜景图。
这些弥足珍贵的瞬间,同样是此次菁英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路上我们边玩边学,有欢乐也有苦涩,我想,正是这些光影交错的情谊,为这段长途跋涉的旅程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与温度。
03.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会长进生命里
回程的飞机上,我翻看手机里存下的照片:有沙漠中歪歪扭扭的脚印,有兵马俑坑前的肃穆合影,有在兰州扯面的开心瞬间,也有终点线前我们满头沙土却笑容灿烂的画面……
如果你未曾与我们一同前去西北,你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在动车上看到雪山抢着去拍照的场景,从班主任手中接过班旗的那份责任与荣耀,在沙漠中一口普通面包带来的救赎感,零下的寒夜一群人在帐篷中接歌的快乐,与班级一起冲过终点线的那份轻松与喜悦,对班级两次获得生活竞赛冠军的自豪,每一次上台发言对自己与班级的信任与骄傲。这九天,带给我的不仅是平时无法感受到的特殊体验与快乐,更是每一张合照背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最后我问自己:这趟旅程到底给了我什么?是领导力吗?是,但不只是。
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之后,依然有人把旗子递回你手里。或许就像誓师大会上老师所说,中队长确实会比其他人要更累一些,每天的叫早、整队,而那一次次“9J班两列”早已成为下意识的话语。在那些看似琐碎的忙碌里,我感受到的是被信任的重量,和集体支撑的温暖。
如果没有这次菁英课程,我或许不会有机会与这么多同学一起走向西北,在沙漠中夜行,坐卧铺、坐动车。也正因如此,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班级里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这或许就是这次菁英课程的意义所在。
明年,十年级的“环岛骑行”在等我,听学长姐们说比沙漠还要难,但是有了这次的经验,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去应对接下来面临的所有的挑战也好、困难也罢。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与挫折相处、与团队并肩、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班旗仍在手中,路还在脚下。从朱一清的自述中,我们看到最好的教育,是为生命打下品格的底色。当沙漠的风沙散去,当旅程的欢呼归于平静,那面飘扬在心中的、名为品格与担当的旗帜,将永远引领他奔赴下一场山海。
【报名信息】
免费电话:400-8080-302
联系人:欧阳老师 手机: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师 手机: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kskq/dongtai/4806.html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