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发详解教育强国新路径:以融通中外的教育模式筑牢“人才主权”
当全球经济增长的范式被深度重塑,当2025年正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历史坐标,一个深刻的共识正在全球思想界凝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备受瞩目的“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25年10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本次研讨会以“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为主题,其探讨的议题已不仅限于教育本身,更延伸至国家未来竞争力、经济可持续性以及全球人才战略等更宏大的维度。会议的核心议题直指当前全球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在百年变局下的深层挑战面前,如何通过教育的根本性变革,特别是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来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持续、更公平的世界?
法政集团董事长、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纲领性主旨致辞,为整场研讨会设定了深刻的基调。他精准地指出,世界对“强国”的定义正在发生根本性转移,传统的经济与军事指标正在让位于一个由教育、医疗和科技构成的全新“铁三角”模型。“这不仅仅是认知层面的转变,”王广发先生强调,“这预示着全球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改变。未来的国家博弈,本质上是围绕高质量人类资本的‘人才军备竞赛’,而教育,正是这场竞赛的起点与基石。”面对这一时代命题,王广发先生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构建一种深度融合全球资源与本土战略的“新范式”国际教育。他以北京王府学校二十余年的实践为例,阐述了这一范式的核心内涵。这并非对西方课程的简单移植,而是通过对国际课程体系的解构、重塑与国家课程精髓的有机融合,旨在培养真正具备批判性思维、跨文化领导力与本土文化根基的未来创造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课堂延伸至国家级科研院所乃至医院的干细胞研究中心,让学生在顶尖专家的引领下参与前沿科研,将产教融合推向极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精致的‘世界公民’,而是锻造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未来领袖,”王广发先生表示。他列举的数据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近年该校87%的毕业生被U.S. News排名前50的顶尖大学录取,其中65%进入了排名前30的超一流学府。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府学校已主动对标全球最严苛的教育标准,成功获得了WASC(美国西部院校联盟)与NEASC(新英格兰院校联盟)的双重权威认证。这标志着其办学质量与治理水平已全面进入国际公认的卓越行列,为其培养的人
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发展提供了最高级别的信用背书。王广发先生的论断,在随后由世界银行、德国国家工程院、泰晤士高等教育等国际顶尖机构代表参与的主题对话中得到了呼应与延伸。与会者普遍认为,无论是将人工智能这一“重要引擎”与教育深度融合,还是解决全球科研合作中的信任赤字,教育体系的敏捷性、开放性与前瞻性都已成为决定性因素。本次峰会不仅停留在思想的激荡,更催生了务实的成果。会议期间举行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路径与方法:中国案例》签约仪式,以及一个全新教育合作机制的启动,标志着与会各方正将共识转化为协同行动,共同探索破解全球教育难题的有效路径。最终,这场汇聚了G20国家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智慧的研讨会,传递出一个清晰而强烈的信号:在一个由创新驱动、竞争加剧的全球新格局中,对教育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投入,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推动形成全球教育治理共识、助力实现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唯一途径。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此次盛会上,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未来的核心议题: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浪潮与地缘政治变革交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技术与人类文明传统深刻碰撞的时代。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教育,特别是国际教育的形态、使命与责任,正在被重新定义。时代坐标:于世界变局中,锚定教育的强国方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全球互联互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根源则是教育的竞争。我注意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发达国家”的定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维度,一个国家必须在教育、医疗和科技这三大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现代化强国。 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是奠定国家强大根基、塑造未来国际地位的“基础工程”。在此背景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要义在于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且富有韧性的体系。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球视野,通过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去精准地引进、借鉴、吸收乃至重塑全球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内在要求,更是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青年更好地“读懂世界”的双向桥梁。
国家战略:于产业升级中,锻造可堪大任的未来人才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人才结构提出了颠覆性的要求——我们急需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螺丝钉”,而是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国家的“双高计划”等顶层设计,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成为驱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因此,我们倡导的“产教内外双驱动”模式,不仅是教育界的探索,更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无国界,但教育必须有祖国。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不仅要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参与竞争,更要成为支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攀升的中坚力量。王府实践:于融通创新中,探索国际教育的中国范式理念的落地,需要实践的检验。北京王府学校自1996年创校以来,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领跑者,我们的探索,正是围绕着如何培养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课程的深度融合与再造:我们坚信,国际教育绝非课程的简单“西化”。我们做的,是将以AP、A-Level、IB等为代表的国际课程体系,与中国国家课程的核心精髓进行深度融合。我们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领导力与文化根基的同步培养。近年来,我们更将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全面融入教学评估与管理。去年,王府学校有幸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向全球展示了我们在AI赋能教学方面的应用成果,这正是我们对未来教育形态的回答。
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人”的成长。我们欣慰地看到,王府学子在全球顶尖学府中展现出卓越的竞争力。近年,我校毕业生中,87%被美国U.S. News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其中,进入世界排名前30(含排名前10、前20)的顶尖学府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65%。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走进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更活跃在联合国、华尔街和硅谷。他们带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全球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产教融合的极致探索:为了打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壁垒,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产教融合。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与部委级科研院所及顶尖大学共建现代化实验室,甚至将课堂直接搬进医院的干细胞研究中心和生物制药企业,让学生在博士、专家的引领下,亲身参与前沿科研。我们坚信,真正的创新能力,是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长”出来的。国际标准的权威认证:我们的办学体系,不仅要自我驱动,更要经得起国际最严苛标准的检验。为此,王府学校主动对标世界,并成功获得了WASC(美国西部院校联盟)和NEASC(新英格兰院校联盟)的双重认证。这双重的权威认可,不仅是对我们办学理念与实践先进性的有力证明,更为学校的未来发展、为我们的学生走向世界顶级学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与更广阔的空间。
未来愿景:于均衡发展中,共筑教育强国的伟大梦想女士们,先生们,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回答的是“为了谁”和“走向何方”的问题。它不仅是精英教育的探索,更是关乎国家整体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宏大工程。我们必须正视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挑战。推动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差异化、创新性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流动、共享,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在不远的将来,让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涌现,共同支撑起一个创新驱动、持续繁荣的伟大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呼唤伟大的教育。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让我们携手,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报名信息】
免费电话:400-8080-302
联系人:欧阳老师 手机: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师 手机: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wangfu/dongtai/4754.html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