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国际学校 >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 招生简章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小学部】招生简章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小学部】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小学 学习模式:双语 课程设置:A-Level、AP、IB、美国、英国 留学方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其他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可插班 学习费用:20万元/年 课程简介:小学1-6年级:学费200000元+住宿费50000元(可选择走读)+餐费17800元+保险200元=268000元/年,不含:校服,俱乐部,出国游学等。旨在培养有质疑能力,有知识并且懂得关爱他人的年轻人,通过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去创造美好、和平的世界。鼓励全世界的学生成为积极,热情,理解他人,尊重差异的终身学习者。
预约看校

  小学1-6年级:学费200000元+住宿费50000元(可选择走读)+餐费17800元+保险200元=268000元/年,不含:校服,俱乐部,出国游学等。

  旨在培养有质疑能力,有知识并且懂得关爱他人的年轻人,通过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去创造美好、和平的世界。鼓励全世界的学生成为积极,热情,理解他人,尊重差异的终身学习者。

  在汇佳学校小学部,我们为5—12岁适龄儿童提供经IBO授权的PYP小学项目。

  小学部各个学科书面课程均采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审定的教材,基于国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大纲和PYP的范围和顺序,采用PYP的教学方法及评估标准进行教授,使学生在掌握重要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达到对重要内容的深入理解,满足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发展需要。

  IB小学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分科制学习,采用概念主导的学科设置帮助孩子整合知识。我们称之为“超学科” 学习方法。 积极使用小组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孩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与其已知的真实世界建立联系,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形成自己的问题,设计自己的探究思考,学会协作,建构知识,达到理解。

  我们课程的设置是以六大超学科主题为框架,涵盖六门学科,达到五大发展要素。通过探究课程让孩子掌握各个独立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但同等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掌握技能,探索与他们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超越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学习。真正的学习要使孩子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将各个学科整合起来的方法,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中英双语浸润式探究课堂

  汇佳的探究课堂采用中外教双配班模式进行双语教学,中外教班主任共同备课、融合教学、分享合作。我们强调“双母语”的教学理念,中文与英文并重,两种语言的教学时间各占50%,均由母语教师授课。我们力求做到英语学习与学科知识、项目探究、实践活动等紧密相连,使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建构英语的“深层结构”,在高感知的过程中浸润积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感受,渐渐自动生成正确的表达。

  五大发展要素:知识、概念、技能、态度、行动

知识

  汇佳学校以中国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审定的教材支持PYP国际文凭组织及其使命宣言和学习者培养目标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探究单元”来探索和学习这些知识。

概念

  世间存在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都可以被组编到一组纲领性或关键性概念之下,其中每个概念都具有超越时空的、学科内部或超学科的重要意义。通过确认每个学科领域内部的相关概念,以及跨越和超越所有学科领域界限的概念,小学项目已将“概念”确定为支撑超学科教学模式的一大要素。这些概念为探索有意义的真实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架构。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将加深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技能

  小学项目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就是探求深层次的理解。然而,强调发展对概念的理解并不妨碍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识。因此,学生习得并应用各种技能与形成理解和提高理解能力是

  相辅相成的。对技能的学习最好置于真实的情境当中,教师需通过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体验机会,培养和支持学生发展技能。

态度

  在认识到知识、概念和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知道仅有这些还不足以造就具备国

  际情怀的人才。我们还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待他人、环境和学习的个人态度上。这些

  态度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集体的利益。

行动

  在小学项目中,重要的是要有这样的信念:教育必须扩展到智育之外,不仅要包括培养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还要包括开展经过深思熟虑的、适当的行动。小学项目一个明确的希望是:成功的探究将引导学生采取负责任的行动。这种行动将拓展学生的学习,也可能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所采取的行动会有明显的不同。小学项目学校可以并应该努力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机会并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选择和决定所要采取的行动,并对这些行动进行反思,以改变世界中的自己,并改变世界。

  六大超学科主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 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 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

  IBPYP将知识按照六大主题分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在这六大主题里探索不同的知识点。在保证知识面的宽度的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深入探究。

  1. 我们是谁(Who we are)

  目标:探讨自我的本性;信仰和价值观;个人,物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朋友,社区,和文化;权利和责任;它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课程:开发了6个探究单元,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浅入深,从自身到更广泛的群体,从各个维度探究我们人类自己,包括认识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深度探究人身体各个系统的协同运作,理解平衡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影响,理解各种人群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体系。

  2. 我们处于什么时空(Where we are in place and time)

  目标:探究我们的地点和时间;个人历史;家和旅行;发现,探索和迁徙人类;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探讨个人与文明的相互关系。

  课程:开发了“古代文明”,“国家地理”等6个探究单元。学生们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我们先辈的历史,了解我们所处的地域历史,理解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以及古代文明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3. 我们如何自我表达(How we express ourselves)

  目标:调查的方式我们发现和表达思想,感情,自然,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在我们思考的方式,扩展和享受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审美观。

  课程:开设了“庆典和传统”,“艺术表达”等6个主题,学生们通过探究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学会使用更丰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人生价值观。

  4. 世界怎样运作(How the world works)世界如何运作

  目标: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自然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和生物)和人类社会;人类如何使用他们的科学原理的理解;对社会和环境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课程:开设了“探究太空”、“能源” 等6个探究单元,学生们探究自然和物质世界的现象,了解科技世界的奥秘。

  5. 我们如何自我组织(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

  目标:调查人类创造的制度和社区的相互联系;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社会决策机制;经济活动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课程:开设了“政府体制”,“社区组织”,“市场运作”等6个探究单元,通过探究学习当今世界的各种组织结构,了解其运作模式,学生们理解人类是如何组织自己确保社会正常运转的,如何组织自己应对各种自然灾难。

  6. 共享地球(Sharing the planet)

  目标:调查的权利和责任,在与其他人和其他物种共享有限的资源而斗争;社区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平等机会;和平与解决冲突。

  课程:开设了“生物栖息地”,“地球资源”,“财富分配”等6个探究单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深刻理解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同时,对各种极端社会现象的探究学习,学生深刻理解在共享地球生活中所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六个跨学科主题提供了探索知识的框架,教师和学生在这些主题的指导下设计探索和研究课程单元。学生通过这些主题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不受传统学科的限制。在这个跨越学科的探索过程中,他们会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六门学科: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个人教育・社交教育・体育、艺术

  作为六大主题探究的支撑,小学阶段涉及六个明确界定的学科领域,他们本身具有自己的价值,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上述跨学科主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课程中的各种联系,从而理解个学科领域相互关联的性质,它们不仅彼此融会贯通,还同处于上述跨学科之下。

语言

  发展语言对于满足交流的需要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语言支撑会加强我们的思维与理解。语言学习贯穿于所有学科学习始终——即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听他人的讲话并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使学习者逐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运作机制的理解;通过语言开展学习——使学习者以语言为工具来倾听、思考、讨论、反思各种信息、观点和问题。在形成理解的过程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使学习者具有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智力框架来支撑概念的发展与批判性的思考。在小学项目学习中,重点并不在于学习语言本身,而是在于应用语言开展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并全面开展超学科探究计划。语言也促进与更广阔社区的联系。小学语言学习有四个分支:口头语言、视觉语言、阅读书面语言、写作书面语言。

数学

  我们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了解数学的魅力和优美。在小学项目中,数学主要被视为支持探究的载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数学语言的熟练运用者,并开始运用数学进行思考,而不是只将数学看作一系列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和公式。数学具有描述世界和分析世界的巨大力量,因而数学已经成为高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以下几个互相关联的数学分支内部,应当力求取得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概念理解之间的平衡。数学知识由5个分支构成:数据处理、测量、形状与空间、模式与函数以及数的运算。

科学

  在小学项目中,科学主要是从生物、化学和物理3个方面对自然界进行探索,以及对这3个领域之间关系的探索。人类对科学的理解不断变化。小学项目中的科学将引领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观察、欣赏和领悟世界。科学能够激发好奇心和发明创造能力, 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世界。对科学知识的反思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造成的影响。探究是科学调研与理解的核心要素。通过将科学知识与推理技能和思考技能结合起来,学生将积极地形成并挑战 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科学知识是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无数次应用才被证明是符合实际的。通过鼓励学生亲手做实验和开展探究,科学程序使学生个人能够做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定,不仅是科学方面的决定,也包括其它生活领域中的决定。

社会学

  在小学课程中,社会学被视为对人的研究,社会联系到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环境和人类社会。社会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的理解。通过学习社会学,学生将发展对自己个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解。他们将逐步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 技能,从而积极地投身到课堂、学校、社区和世界当中。联系他们所处的社区来认识他们自己。同时,社会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对个人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传统的尊重。作为对国际文凭组织使命宣言的支持,小学项目课程中的社会学将鼓励学生“理解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因此,社会学尤其强调在课堂、学校、社区和世界中消除偏见与歧视。

个人教育・社交教育・体育

  在小学课程中,个人教育、社交教育和体育关心的是通过提倡和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概念、知识、态度和技能来确保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与学生在校内外经历的所有方面息息相关。它包含了学生在身体、情感、认知、精神与社交等方面的健康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艺术

  艺术是小学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是一种强有力的交流模式,学生将通过学习艺术来探索、建构自我意识,并且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艺术使学生有广泛的机会和手段来反思自己的经历,接触各种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视野。艺术激励学生以新的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和技术来进行思考并明晰自己的思想。小学课程中艺术作为探究的一种媒介工具也为学习、交流与表达提供了各种机会。学习艺术以及通过艺术开展学习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社交互动能力。

  小学部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尊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促使孩子在不同活动的参与中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探索。我们的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践创新的机会,辅助孩子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作为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合作精神。我们坚信学生的学习的成功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与信赖,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的快乐。小学教育允许孩子以独特的方式和合适自己的速度来发展对世界的认识,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报名信息】

 免费电话:400-8080-302

 联系人:欧阳老师 手机: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师 手机: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huijia/jianzhang/171.html
咨询电话: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邮箱:jiangyue2012@qq.com
  • 网址:www.ctiku.com
  • 合作:QQ 1064084825
官方微信
  •  Anne.OuYang
  • 电话:17310788597
  • 微信:Anne8597
官方微信
  •  Grace.Jiang
  • 电话:18017921033
  • 微信:jiangyue2046
关于我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

Copyright @ 2022 育龙国际学校网 www.cti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79号
沪ICP备13002341号-19